民俗文化 青海汉族民间小调-西宁民俗文化青海汉族民间小调专题 青海汉族民间小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诗经》中的某些叙事性篇章,已经孕育了这一体裁的某些因素。汉代的相和歌就是用丝竹伴奏的歌唱形式﹐同徒歌谣(清唱一类的歌)有明显... 2020-08-11 593 评论 阅读全文
民俗文化 塔尔寺藏传佛教“花架”音乐-湟中县民俗文化塔尔寺藏传佛教“花架”音乐专题 塔尔寺“花架”乐队,是专为酥油花的制作、展供设立的僧侣乐队,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他们演奏的音乐称为“花架音乐”。因塔尔寺有上、下两个酥油花院,花架乐队也分属这两个单位,上酥油... 2020-08-11 414 评论 阅读全文
民俗文化 青海平弦-青海省民俗文化青海平弦专题 青海平弦,又称西宁赋子,是青海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西宁、湟中、大通、互助等农业区,曲牌有十八杂腔、二十四调之称。平弦的乐器以三弦为主,用月琴、琵琶、扬琴、笛子等伴奏,由演唱... 2020-08-11 346 评论 阅读全文
民俗文化 青海越弦-青海省民俗文化青海越弦专题 青海地方曲艺之一,又叫“月弦”、“月调”、“背调”、“越调”、“座场眉户”等。清代中期由陕西传入,故其主要曲调的名称、唱词的句式规律等与陕西眉户基本相同。流行于湟水流域各地。曲... 2020-08-11 606 评论 阅读全文
民俗文化 青海下弦-青海省民俗文化青海下弦专题 青海下弦产生于清朝末期,是青海土生土长的曲艺种类,为坐唱艺术,单人或双人演唱。青海下弦用独特的下弦定弦法定位伴奏,伴奏乐器为三弦和板胡。其演出形式自由,往往就地演出。主要曲调为... 2020-08-11 439 评论 阅读全文
民俗文化 藏族扎木聂弹唱-海南民俗文化藏族扎木聂弹唱专题 扎木聂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藏族弹拨乐器,藏语“扎”是声音,“聂”为悦耳好听之意,“扎木聂”意为悦耳的琴声。扎木聂为四度关系音域琴,有三弦琴、四弦琴、六弦琴和八弦琴等种类。藏族扎木聂... 2020-08-11 458 评论 阅读全文
民俗文化 塔尔寺花架音乐-西宁民俗文化塔尔寺花架音乐专题 长久以来,美丽的青藏高原上盛开着一种独特的酥油花,以酥油为原料,调以鲜艳的颜色,塑造出各种佛像、人物、飞禽走兽和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等形象,用来礼佛供奉。在青藏高原大大小小众多制... 2020-08-11 305 评论 阅读全文
民俗文化 黄南藏戏-黄南民俗文化黄南藏戏专题 黄南藏戏是青海黄南地区藏族戏曲剧种,在19-20世纪中期,流布区域曾经覆盖了黄南藏族自治州以及相邻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的部分地区,目前主要流行于黄南地区。黄南藏戏... 2020-08-11 347 评论 阅读全文
民俗文化 大通桥儿沟砂罐-大通县民俗文化大通桥儿沟砂罐专题 桥儿沟砂罐是民间陶器制作工艺之一。砂罐底小肚大,口小,大的高二十多厘米,小的有十多厘米,同时具有耐高温、耐酸、耐碱、韧性好、不炸不裂等特点。工匠们烧制坩埚时,发现砂罐皮层较厚,... 2020-08-11 565 评论 阅读全文
民俗文化 果洛德昂洒智-达日县民俗文化果洛德昂洒智专题 果洛德昂洒智是藏族的“文房四宝”,始自吐蕃王朝时期,因起源于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德昂乡而得名,是特色独具的藏文书写与制作墨纸工艺,也是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藏文... 2020-08-11 361 评论 阅读全文
民俗文化 老爷山花儿会-大通县民俗文化老爷山花儿会专题 老爷山花儿会是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在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老爷山举行的大型民歌演唱活动,它产生于明代,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伴随着“朝山浪会”活动,从以娱神为主逐步演变为以娱人为主... 2020-08-11 252 评论 阅读全文
民俗文化 丹麻土族花儿会-互助土族自治县民俗文化丹麻土族花儿会专题 丹麻花儿会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群众传统1,集戏曲表演、花儿演唱、商品贸易为一体,一般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三日举行,会期为五天,一年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举办... 2020-08-11 264 评论 阅读全文